原生锡矿床的成矿时期从前寒武纪一直延续到第三纪,但以燕山期为主。锡的富集和矿床的形成与多种成矿作用有关,例如:岩浆侵入、结晶异化、气化热液、围岩蚀变甚至极低温低压水热阶段均有可能形成锡矿床。大型的锡矿床往往是多期的、多次的矿化作用而形成的。
从世界范围来看,锡矿床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两个环带状地区。一个地区为地中海以北的环形地区,主要产锡地区有摩洛哥、葡萄牙、英国的康沃尔,再经捷克、德国向东延至高加索、中亚细亚和天山、阿尔泰山地区。第二个地区为环太平洋地区,该地区南起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岛(澳大利亚成矿区),经印尼邦加岛、马来西亚、泰国、缅甸到我国西南地区(东南亚成矿区),再经我国华南地区(广西、广东、江西、福建),隔海经日本达苏联的远东地区(远东成矿区),然后经阿拉斯加、加拿大直达南美洲(玻利维亚成矿区)。后一个锡矿带占锡储量的大部分,是目前主要的产锡地区。
我国的锡资源主要在三个成矿带:
1、滨太平洋成矿带
这个地区包括昆明———成都———银川一线东部的整个地区,是我国大多数锡矿床所在区域,仅华南锡矿带(包括个旧、大广和平桂等重要矿区)就占目前全国锡储量的绝大部分。此外,大兴安岭———太行锡矿带中的辽宁昭乌达盟的大型锡铁矿床,是我国巨大的远东锡资源;还有吉(林)、黑(龙江)锡矿带,但目前规模较小。
2、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
主要位于滇西和藏南地区,已知有名的锡矿区有云龙、西盟、腾冲、梁河、龙陵、潞西等,该成矿区属地中海———马来亚成矿带的中段。
3、南亚洲成矿带
该成矿带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有青海锡铁山矿床中的大型铅锌矿含锡,另外,还有甘肃的雷神庙和云华山等地矿床。锡矿床的分类尚无统一意见。按矿床的地质成因,可分为伟晶岩型岩浆矿床,气成矿床和热液矿床。、按地球化学和岩石学,可分为硅-碱类和硫化物-铁类。前者还可分为含锡花岗岩、含锡伟晶岩和锡石—石英三类;后者可分为矽卡岩、锡石硅酸盐-硫化物、锡石-硫化物和锡石碳酸盐四类。
但是,从矿物加工工艺和工艺矿物学的角度,选矿工作者更习惯于采用如下分类方法,即按矿床形成过程来分。首先有原生矿床,即原生脉锡矿;经过风化作用变成了次生(或氧化)矿床,即氧化脉锡矿;后又经深度风化成为残坡积砂矿,继续风化再通过风力和水流的搬运就形成了冲积砂矿和海滨砂矿。
由于长期采掘,传统的以锡石作为金属矿物的锡资源日趋减少,有一部分矿山, 已资源枯竭,濒临停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低品位矿石以至于对老尾矿的开发利用。然而,一项潜在的具有广阔前景的后备资源———非锡石锡矿资源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国内外相继发现储量巨大的(含锡几万至几乙十万吨级)含锡磁铁矿矽卡岩矿床,引人瞩目。
在该类矿石中一部分锡以细粒锡石的形态产出于磁铁矿的裂隙及其附近或呈包裹体,其余部分则以四价锡或类质同晶赋存于磁铁矿晶格中,有时锡还以硼钙锡矿〔CaSn(BO sub 3 /sub ) sub 2 /sub 〕、黑硼铁锡矿〔(Fe.Mg) sub 2 /sub (Fe.Sn)BO sub 5 /sub 〕、羟镁锡石〔MgSn(OH) sub 6 /sub 〕和水锡石〔Sn sub 1-0.5x /sub (O sub 1-x /sub OH sub x /sub ) sub 2 /sub 〕等形态存在。目前我国的辽宁昭乌达盟,云南的滇滩和广东的大顶都发现了这类大型矿床。在马来西亚和澳大利亚也都有这类矿床被发现。其他的非锡石锡资源,如黄硅钙锡矿(CaSnSiO sub 5 /sub )以及含锡的氢氧化物,如羟锌锡石〔Z-Sn(OH) sub 6 /sub 〕、羟铁锡石〔FeSn(OH) sub 6 /sub 〕等分布也很广泛。非锡石锡资源将为今后锡资源的开发利用开拓出一条宽阔的道路。
本篇内容于2019-09-10 17:04:30已补充更新下一篇:锡矿物
2017-07-12移动破碎站
2016-11-03移动破碎站
2016-06-01移动破碎站
2015-03-12移动破碎站